成大羽球隊沿革

民國63年之前

陳長庚教練

當時國內羽球風氣不興盛,且成大並無室內羽球場地可供練習,代表隊成員以僑生為主,主要練習場地在台南市各大羽球場館。

民國63~79年

陳長庚、蔡崇濱、王榮全教練

民國63年中正堂新建啟用,提供代表隊良好的室內練習場所。民國69年邀請南市羽球教練陳塭池老師擔任外聘教練共同指導。民國69~73年間代表隊拿下連續五年大專杯冠軍,震驚全台大專院校。民國72年在中央大學舉辦的大專盃,代表隊拿下連7場比賽3:0的成績,創下大專杯15年來第一次的完全比賽紀錄。王榮全教練掌兵符時曾自述︰「…以僑生子弟兵為榮的喜悅,各個勇猛善戰,一手的好牌怎麼打都贏」。當時代表隊優秀的表現,甚至吸引國家代表隊選手也前來切磋球技。

民國80~94年

涂國誠教練、王榮全領隊

男子隊十年間奪五次團體冠軍

民國80年首度女子隊成軍出賽,成軍3年後連續4年打進決賽,並取得2次亞軍的優秀成績。民國81年起由涂國誠教練督軍訓練,要求團隊紀律極嚴謹,男子代表隊在十年間奪得五座一般男子團體冠軍,為隊史寫下輝煌的一頁。民國83年結合師生舉辦第一屆校長盃羽球錦標賽,並於民國89年更名為成大羽球公開賽。

生活及訓練的回憶--中正堂與小屋

中正堂是代表隊初期的訓練基地,夏熱冬冷的空間、每周的固定團練、不停斷的階梯衝刺、寒暑訓的夜宿中正堂、訓練結束後的calling、仲夏酸甜的芒果青,交織著隊員們難忘的美好回憶。小屋在中正堂內曾經是個堆放老舊運動器材的廢棄盥洗空間,經過羽球隊申請重新整理以後,成了大家的秘密基地,更是隊員間討論技戰術之處。在台南酷熱的天氣下,中正堂的小屋裡,濃濃的刺鼻汗臭,那個是凝聚的味道。

民國95~102年

涂國誠教練

訓練場地的變革

民國90年中正堂因屋頂天花板的坍塌,有半年的時間球隊須外借崑山科大羽球館、中愛球館進行訓練。民國95-101年間中正堂的地板翻修、耐震補強及頻繁的大型活動借用,影響球隊的日常訓練甚鉅。教練擔任體育室主任時,即與各系系羽,齊向賴明詔校長爭取興建新館的規劃,作為羽球專用教學、訓練及活動的場館。

球隊訓練及活動

羽球隊要求基本體能甚嚴,每周練球至少四次,體能、步法及重訓皆是不能少的菜單,學長姊們利用課餘進行個人或小組約練,指導學弟妹技術,這是成羽永續傳承的精神。校代表隊是體育室的重要成員,因此教練希望體育室所舉辦的活動,全隊須盡心盡力參與並協助。每年的校園路跑與20人21腳活動,羽球隊以優異的表現每年都屢破紀錄更囊括絕大多數冠軍獎盃。

運動績優生的增彩

民國96年開始辦理獨招運動績優生,招募菁英選手加入球隊增強戰力,並協助指導一般生,使全隊能快速提升技能與他校抗衡。透過歷屆球隊體資生的負責盡心,讓球隊更能專業分工,各組技能更有效率的成長。

民國103年至今

涂國誠、蔡佳良教練

女子隊的全盛時期

自運動績優生獨招後,全國優秀的菁英女子甲組國手簡秀羽、吳少艾、簡佳裕、張嘉玲、黃詩云、賴怡婷等進入球隊指導,女子隊成績迅速提升,於十年間取得五座冠軍獎盃,更於103~105年取得全國一般組女子團體冠軍3連霸的佳績,獨霸一方。

訓練基地移至新館

民國107年成大勝利校區綜合運動館落成,給全校師生一處羽球教學、訓練及休閒活動的完整專用場域。成大校友-勝利公司陳登立董事長與吳毓輝總經理捐贈10面專業羽球比賽地墊、網柱及裁判架,並贊助球隊隊員球具及裝備用品。成羽校友會也捐贈訓練器材室內的各項器材設備。成大羽球校代表隊訓練基地從中正堂移至新館4樓,象徵著代表隊成就自我、為校爭光的使命與契機,更是一個嶄新的新時代降臨,讓南霸天的成大羽球繼續制霸全國撰寫輝煌紀錄。